自由容器
梅 花 文 化
中华梅园
图文展示-副本2

中华梅花园林,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园林文化,历史悠久。

早在2500年前。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引种驯化栽培梅花。自汉初观赏梅花兴起。《西京杂记》载:"汉初修上林苑,远方各献名果异树,有朱梅,姻脂梅。"西汉末年扬雄作《蜀都赋》云:"被以樱、梅,树以木兰。"可见约在2000年前,梅树已用作园林景观树木。

隋唐艺梅渐盛。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主章安大师曾于寺前手植梅树,为现存最老梅树,被称“隋梅”。宋元艺梅兴盛,艺梅技艺大有提高,花色品种显著增多。商宋范成大集梅花品种12个并著《梅谱》记叙栽培技法。张磁《梅品》与宋伯仁《榜花喜神谱》等则为记载有关赏梅及景观的专著。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称,宋代诗人陆游《咏梅花》诗:“当年走马锦城西,曾为梅花醉如泥。二十里中香不断,青羊宫到浣花溪。”可见当时梅园盛景。

明清艺梅规模、品种不断有增。明王象晋的《群芳谱》记载梅花品种分3大类19种之多。刘世儒的《梅诸》、汪怠孝的《梅史》,皆记梅花资料甚丰。清陈昊子《花镇》记有梅花品种21个,其中有前所未见新品种。当时苏州、南京、杭州等地,均以植梅成林而闻名。

自由容器
文章列表
1  /  2
图文展示-副本1-副本1

中华梅花园林,经历历史沧桑变化,演绎出不同风格的景致。现代梅园已成规模,并采取现代农林技术,景观设计融合传统与现代审美观念,开创赏梅新时代。

如今尤以四大梅园为宠。南京梅花山梅园、武汉东湖磨山梅园、无锡梅园和上海淀山湖梅园、并称为“中国四大梅园”。全国梅园数不胜数,另有“十大梅园”之说,还有众多当地闻名的梅园,风景各异,赏梅时节美不胜收。

抗寒梅花新品种的推广,也必将推动北方城市梅花景观和北方梅园的建设,弘扬传统的赏梅之风将有更大发展。

传播梅花文化,弘扬梅花精神 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