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创】铭: 中华梅花园林文化博彩精深历久弥新

2020-07-14

梅花景观园林,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园林文化,历史悠久,博彩精深。

早在2500年前。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引种驯化栽培梅花。自汉初观赏梅花的兴起。《西京杂记》载:"汉初修上林苑,远方各献名果异树,有朱梅,姻脂梅。"其品种为花果兼用。西汉末年扬雄作《蜀都赋》云:"被以樱、梅,树以木兰。"可见约在2000年前,梅已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了。


隋梅.jpeg

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有"隋梅"一株,有1300多年的高龄,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老的梅树.


隋唐五代艺梅渐盛。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主章安大师曾于寺前手植梅树。宋元艺梅兴盛,艺梅技艺大有提高,花色品种显著增多。北宋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鹤。商宋范成大集梅花品种12个并著《梅谱》、叙栽培技法。周叙《洛阳花木记》记载了朱砂型(红梅)等品种。张磁《梅品》与宋伯仁《榜花喜神谱》等,则为记载有关赏梅及景观的专著。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称,宋代诗人陆游《咏梅花》诗:“当年走马锦城西,曾为梅花醉如泥。二十里中香不断,青羊宫到浣花溪”。

元代爱梅成癖王冕在九旦山植梅千株。明清艺梅规模、品种不断有增。明王象晋的《群芳谱》记载梅花品种分3大类19个之多。刘世儒的《梅诸》,汪怠孝的《梅史》,皆记梅花,资料甚丰。清陈昊子〈花镇》记有梅花品种21个其中有前所未见新品种。当时苏州、南京、杭州、成都等地,均以植梅成林而闻名。


800.jpg

近代梅园已成规模,并采取现代农林技术,景观设计融合传统与现代审美观念,开创赏梅新时代。现如今,有全国各地也有众多闻名的梅园,主要分布在南方,其风景各异、美不胜收,令人陶醉。

南京梅花山梅园、武汉东湖磨山梅园、无锡梅园和上海淀山湖梅园、并称为“中国四大梅园”。南京梅花山始建于1929年,植梅面积1533余亩,有近400个品种的13000余株梅树,被称为“天下第一梅山”和“中国第一梅花山”,居四大梅园之首。武汉东湖磨山梅园是我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,创建于1956年,占地700多亩,有262个梅花品种,5000株梅树。淀山湖梅园是上海最大的赏梅胜地,占地190亩,植梅5000多株,有品种40来个,不少为百年以上的古梅。 无锡梅园在无锡浒山上,面向太湖。始建于1912年,占地81亩,有梅树4000多株,盆梅2000余盆。

还有中国最美的十大梅园,包括广州流溪河、无锡梅园、南京梅花山、苏州光福梅园、武汉磨山梅花、昆明黑龙潭公园、梅岭梅花、成都草堂祠、上海淀山湖梅园、莘庄公园等。

全国各地也有众多当地闻名的各种梅园,也是风景秀丽,梅景如画,令人流连忘返。

抗寒梅花新品种的推广,也必将推动北方城市梅花景观和北方梅园的建设,弘扬传统的赏梅之风更大发展。


传播梅花文化,弘扬梅花精神 ——

阅读43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